北元集团 780568,发行价格10.17元/股,申购上限108000股,发行市盈率22.41倍,中签缴款日:10月12日。
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聚氯乙烯、烧碱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聚氯乙烯和烧碱等。其中,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制作硬质管材、硬质型材、片材和薄膜等;烧碱产品主要适用于氧化铝、造纸、制皂、纺织、印染、化纤、水处理、轻工化工等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司2019年前五大客户为浙江物产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恒华信投资有限公司、受钭正刚同一控制的企业、揭阳市丰华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公司所属申万行业分类为化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31.23x。
行业分析
行业情况:
1、聚氯乙烯产品市场基本情况
聚氯乙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有机氯产品之一,耗氯量约占全国氯气总产量的40%,是调节碱氯平衡的主要产品。根据中国氯碱网统计数据,截至 2019 年末,国内聚氯乙烯产能约为 2,518万吨(包括聚氯乙烯糊状树脂 119 万吨)。其中,2019 年聚氯乙烯行业新增加产能 121 万吨,退出产能规模为 7 万吨。
2018 年,行业产能保持有进有出的平稳发展,受新增产能释放滞后的影响,产能总数稍有回落。2019 年,行业产能结构进一步保持良性改善,新增优质产能落地带动行业总体产能有所回升。
生产企业数量方面,随着结构优化和兼并重组进程的加深,国内 PVC 生产企业数量从 2012 年的 94 家减少至 2019 年的 73 家,平均规模由不足 25 万吨/年提升至 34 万吨/年。截至 2019 年末,国内具有 PVC 产能的企业数量为 73 家;企业规模结构方面,我国超过百万吨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共计 3家,规模在 30-100 万吨/年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2015 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首次出现产能和产量双降的现象;2016 年起,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去产能任务继续深化,但同时年度产量却保持较高涨幅,国内装置开工率有所提升;2019 年全年聚氯乙烯产量达到约 2,000 万吨。
2019 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整体开工负荷约为 79%,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将国内聚氯乙烯整体开工率提升至 80%以上作为目标;行业下游需求平稳发展的良好支撑推动市场供求关系的逐步改善,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逐步好转,开工率逐渐达到较为良好水平。
2、聚氯乙烯行业市场参与者及竞争格局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末,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共计 73 家,产能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我国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3、中国聚氯乙烯行业需求及对外贸易情况
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消费量平稳增长,在国内聚氯乙烯产能及进口量不出现大幅增加的条件下,表观消费量呈现的数据增长更多的是供需关系改善后的刚性需求放大带来的结果。
聚氯乙烯是国内五大通用树脂中产量最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人造革、塑料制品等软制品和异型材、管材、板材等硬制品。聚氯乙烯树脂在生产和使用方面相较于传统建筑材料更为节能,是国家重点推荐使用的化学建材。
4、烧碱产品市场情况
截至 2019 年末,中国烧碱总产能约为 4,380 万吨,相较上年新增 165.5 万吨,退出 44 万吨,净增加 121.5 万吨,同比增速为 2.80%。
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国烧碱新增产能不断下降,退出产能规模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产能净增长呈现持续走低趋势。2016 年至 2018 年,烧碱市场逐步好转,行业内企业盈利状况得到改善,进而推动前期新扩建项目进度加快。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烧碱总产量预计为 3,440 万吨,同比增长 0.58%,国内烧碱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2009 年及 2010 年期间,烧碱行业装置利用率处于低位,整体开工率低至 70%以下。近年来,由于退出产能增多,产能增速放缓,行业开工情况略有好转,整体开工率保持在 80%左右;2019 年,国内烧碱整体市场情况相对稳定,行业开工率达到 78.5%。
目前国内烧碱的下游消费分布中,氧化铝是需求最大的行业领域,2019 年氧化铝占烧碱下游消费比重为 3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氧化铝产量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其对烧碱需求量的提升。
财务状况
2017-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5.50亿元、96.04亿元、100.4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0.03%;净利润分别为14.75万元、17.16万元、16.60万元,复合增长率为0.06%。主营业务中,聚氯乙烯占比最高,为72.72%。2017-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7.67%、36.68%、34.04%。近三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呈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公司的产品包括聚氯乙烯、烧碱等,生产过程中涉及一定的“三废”排放。随着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标准日趋提高,公司的环保治理成本将不断增加;②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有电石、煤、原盐等,自2016年以来煤炭和电石的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响,因疫情防控效果、疫情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公司原材料供应、下游需求、产品运输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业绩有下滑趋势。